在全球能源转型与产业链重构的关键时期,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加速构建资源合作新格局。依托油气资源压舱石、战略性矿产潜力及基建互联互通,双方合作空间突破万亿级规模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PART1油气合作的战略基石
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禀赋卓越,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球8.9%,年出口量逾800亿立方米;哈萨克斯坦石油探明储量达48亿吨,2023年原油产量突破9000万吨。这些资源成为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核心支撑,有效缓解能源进口的地缘风险。

基础设施网络已形成规模效应。中国-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超4000亿立方米,覆盖中国27个省市;中哈原油管道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,成为西北能源动脉。这种”管道+项目+贸易”体系,奠定了能源安全走廊的物理基础。

PART2能源产业链深度协同
合作正从贸易向全产业链延伸。中方累计对中亚能源投资超300亿美元,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气田开发中提升当地产能30%,在哈萨克斯坦炼厂升级中推动加工能力从60%跃升至90%,实现原油就地转化增值。

技术赋能创造共赢模式。中国企业引入先进开采与炼化技术,帮助中亚国家突破设备老化、工艺落后等瓶颈。例如在哈萨克斯坦的炼化升级中,通过催化裂化装置改造,使轻质油收率提升15%,显著增强能源自主可控性。

PART3战略性矿产新赛道
传统矿产优势持续领先。乌兹别克斯坦黄金年产量119.6吨位列全球前十,哈萨克斯坦掌控全球25%的钨储量和15%的铀储量,2023年铀产量占全球供应18%。这些资源支撑着高端制造与核能产业发展。

新能源矿产引发全球竞逐。乌兹别克斯坦东部锂矿带探明储量超100万吨,可满足全球5%动力电池需求;哈萨克斯坦稀土储量约1200万吨,富含镨钕等关键元素。随着电动车产业扩张,相关矿产价值十年内或增三倍。

PART4矿产开发模式创新
中企采用”勘探+开发”双轮驱动。在哈萨克斯坦合作开发铀矿占其对华出口70%,在乌兹别克斯坦推进锂精矿2025年量产计划,在吉尔吉斯斯坦实施金矿本地化加工,改变原料直接出口模式。

“资源换技术”实现产业链跃升。哈萨克斯坦以钨矿开采权置换中国深加工设备,建成高纯度钨丝生产线供应半导体行业,使产业链利润提升50%。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中方提纯技术将黄金纯度升至99.99%,附加值增长30%。

PART5基建重塑贸易格局
中吉乌铁路成为区域互联标杆。这条500公里通道将中国至乌兹别克斯坦货运时间缩短40%,单箱成本降低1200美元。配套建设的喀什、奥什、撒马尔罕三大枢纽,将形成年150万标箱吞吐能力,带动5万就业岗位。

多式联运网络加速成型。哈萨克斯坦打造”铁路-里海-海运”新通道,2023年货运量破50万吨;乌兹别克斯坦开通”塔什干-白沙瓦”联运线连接南亚。中哈智能口岸使通关时效压缩62.5%,跨境物流效率全面提升。

PART6基建升级核心领域
道路电网改造需求迫切。乌兹别克斯坦启动1万公里乡村公路改造,吉尔吉斯斯坦升级奥什国道;哈萨克斯坦新建500千伏电网连接南北,中国特高压技术已落地30亿美元项目。

智慧基建破解传统痛点。中国企业在中哈吉木乃口岸部署智能查验系统,通关效率提升50%。此类解决方案可复制到中亚12个主要口岸,解决信息化滞后、人工查验耗时长等瓶颈。

PART7政策红利持续释放
机制化合作破除制度壁垒。海关”单一窗口”使申报时间从2小时缩至40分钟,能源设备进口享3-5年关税豁免。中哈新投资协定建立争端仲裁机制,有效防控非商业风险。

百亿基金赋能重点项目。中国-中亚合作基金提供低于市场1-2%利率的贷款,支持深加工与物流园建设。乌兹别克斯坦推行7日投资审批快车道,哈萨克斯坦对高新项目开放环评豁免。

PART8人文纽带强化根基
签证便利激活双向流动。中吉乌互免团体旅游签证,中哈商务签3日速通助推2024年商签量增60%。中国赴中亚游客达180万人次,撒马尔罕中资酒店入住率超85%。

人才培育支撑可持续发展。13所孔子学院培养双语技术骨干,中亚商品展在华获20亿美元订单。这种”经贸+文旅”双轨互动,为资源合作注入持久文化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