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前5个月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.94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.5%,整体外贸大盘稳固向上。出口展现出强劲增长7.2%的势头,进口虽小幅下降3.8%,但仍显韧性。这一成绩在全球复杂形势下凸显我国经济活力,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01整体外贸业绩回顾
今年前5个月,我国进出口总值突破17.94万亿元,其中出口贡献10.67万亿元,以7.2%的增速领跑全球市场,进口略降至7.27万亿元但结构持续优化。5月单月进出口额达3.81万亿元,同比提升2.7%,出口稳健增长6.3%,这一连续上行趋势反映出政策支持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效应。整体外贸韧性源自多元化市场和高效物流体系,成为稳经济的关键支柱。

相较于前一季度,外贸增速从年初的负增长逐步反转,进入稳中有升的轨道。关键驱动力包括外部环境改善和国内制造业优化,单月进出口表现符合预期增长区间。进口跌幅收窄至2.1%,预示内需逐步回暖。这一阶段成绩为全年外贸增长铺设道路,通过持续开拓新市场和技术创新维持竞争力。

02区域伙伴贸易格局
东盟稳居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,前5个月双边贸易总额达3.02万亿元,同比增长9.1%。对东盟出口强劲增长13.5%,进口小幅上升2.3%,反映东南亚市场需求旺盛。欧盟作为第二大伙伴,贸易额增至2.3万亿元,增长2.9%,出口提升7.7%体现欧洲市场恢复性采购。这一格局突显我国在区域一体化中的核心作用。

尽管美国市场下降8.1%,贸易额缩至1.72万亿元,但我国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总额9.24万亿元,增长4.2%,出口激增10.4%证明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成功。进口下降3.2%源于部分原材料调整。整体上,周边国家贸易增速加快,中亚地区表现亮眼,有效对冲单一市场风险。

03贸易方式转型升级
一般贸易主导外贸结构,前5个月贡献11.51万亿元,增长0.8%,占总值64.2%。出口7.04万亿元增7%,进口4.47万亿元降7.8%,展示高质量导向的加工方式优势。加工贸易同步增长6.2%至3.21万亿元,出口增4.5%、进口增9.3%,显示国际供应链稳定和先进制造能力提升。

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.54万亿元,增长5.9%,出口大幅提升15.8%,进口略降0.2%。这一新模式增长体现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创新动力,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通道。未来,通过整合数字化工具优化报关流程,保税物流将成外贸新增长极。

04企业主体活力释放
民营企业作为外贸主力,进出口额10.25万亿元,增长7%,占比提升至57.1%。出口6.97万亿元增8%,占出口总值65.4%,进口3.28万亿元增4.9%,成为稳增长引擎。其活力源于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,驱动高新技术出口升级。

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.21万亿元,增长2.3%,占比29%。出口2.88万亿元增6%,进口下降1.9%但结构向好。国有企业进出口2.44万亿元降12.7%,出口增4.3%,进口降19.1%。总体看,多元主体协同发力,促进外贸生态平衡。

05出口产品结构优化
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60%以上,前5个月出口6.4万亿元,增长9.3%。其中,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3.9%,集成电路激增18.9%,汽车增6.6%,体现高技术产业突破。出口结构向附加值转移,降低劳密产品依赖,支撑贸易质量提升。

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1.5%至1.66万亿元,纺织品类增3.7%。农产品出口增4.7%至2960.9亿元,显示农业升级潜力。优化进程加速通过产业政策和创新研发,助力出口企业应对国际关税挑战。

06大宗商品进口动态
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普降,铁矿砂进口4.86亿吨减5.2%,均价跌16.4%;原油2.3亿吨增0.3%,均价跌10.6%;煤、天然气等量跌价落,降幅超7%。原材料成本下行缓解企业压力,推动机电产品进口增6%至2.83万亿元。

未锻轧铜及铜材价格涨6.6%,体现细分需求波动;初级形状塑料进口降2.3%。价格调整源于全球供应过剩和能源转型,通过多元采购和储备机制消化风险。长远看,这促进国内循环经济构建,稳定产业链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