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贸易波动的浪潮中,中国外贸以21.79万亿元的进出口总值交出新答卷,连续9个季度站稳10万亿平台,出口首破13万亿彰显韧性。多元市场布局、创新动能转换与民企活力迸发,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势能。

规模站上历史新台阶

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1.7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.9%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尤其二季度同比增速跃升至4.5%,较一季度提速3.2个百分点,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。6月单月表现尤为亮眼,进出口总值3.85万亿元,同比增长5.2%,登上历史月度规模第二高位。出口2.34万亿元(+7.2%)与进口1.51万亿元(+2.3%)双双回暖,电子元件、船舶、自动设备零附件等品类贡献显著动能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结构持续优化。对共建”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11.29万亿元,增长4.7%,占外贸总值比重突破51.8%,较去年同期提升0.9个百分点。其中东盟市场增速达9.6%,成为关键增长极。同期对欧盟、韩国、日本等传统市场也实现稳定增长,彰显全球”朋友圈”深度拓展的战略成果。

出口动能向”新”突破

出口总额首次半年突破13万亿元大关,7.2%的增速背后是技术升级的强力支撑。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.2%,连续9个月保持扩张,高端机床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均超20%,仪器仪表增长14.7%。更可喜的是自主品牌崛起——高技术产品中自主品牌占比达32.4%,较去年提升1.2个百分点,印证中国制造正向价值链上游攀升。

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,传统与新兴市场双轮驱动。对欧盟、日本、英国等成熟市场出口稳中有进,而东盟、中亚、非洲等新兴市场增速均达两位数。出口品类与地域形成深度匹配:向东盟出口机床增长显著,中亚市场青睐农业机械,非洲纺织机械需求激增,精准对接释放巨大潜力。

进口趋稳凸显内需回暖

上半年进口8.79万亿元,同比下降2.7%,但二季度已扭转态势实现正增长。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主因——原油、铁矿砂、大豆进口均价跌幅超10%,拉低整体增速2.7个百分点。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向好,内需扩大推动进口企稳回升,数量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力,反映实体需求实质改善。

结构优化信号清晰浮现。制造业复苏带动高端设备进口提速:二季度高端机床、电子元件进口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13.9和7.7个百分点。消费升级同样亮眼,在促消费政策推动下,食品烟酒类进口增长8.8%,文化娱乐类猛增10.8%,日化用品增长3.1%,印证居民消费品质持续提升。

民企领跑释放主体活力

民营企业以12.48万亿元进出口额扛起大梁,同比增长7.3%,占外贸总值57.3%创历史新高,增速高于整体4.4个百分点。这是其连续21个季度保持增长,出口8.52万亿元(+8.3%)与进口均实现双增。尤其装备制造业占据出口半壁江山,船舶、汽车、专用装备出口增速均达两位数。

创新基因铸就核心竞争力。专精特新”小巨人”企业中民企占比超80%,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2.5%。产能升级需求旺盛,石化、电子高端装备进口保持高增速。规模前500强外贸企业榜单中,民企已占据218席,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。

外资深耕彰显市场信心

外资企业进出口6.32万亿元,连续5个季度增长(+2.4%)。在复杂国际环境下,7.5万家外资企业创2021年以来数量新高,体现深耕中国的坚定信心。区域布局更趋均衡:东部地区外资占比30%,中西部25.1%,东北26.4%,多点开花格局初显。

高端制造与研发投入双线并进。专用设备、电气机械、电子设备等制造业出口快速增长。产能升级步伐加速,高端装备进口增长3.2%。研发本土化战略深化,保税研发货物进口激增52.1%,占全国份额超七成,彰显长期发展决心。

中美经贸企稳回暖

上半年中美贸易额2.08万亿元,受”对等关税”影响同比下降9.3%。但近期出现积极转折:6月单月贸易值从5月不足3000亿元回升至超3500亿元,同比降幅大幅收窄。这得益于双方在日内瓦、伦敦的经贸会谈取得突破,目前正加紧落实框架成果。

合作仍是主旋律。中国明确表达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回归公平开放的立场,呼吁美方相向而行。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,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对产业链复苏至关重要。随着对话机制重启,双方有望在务实合作中寻求新平衡。

跨境电商构筑数字桥梁

新业态展现强大生命力。跨境电商进出口1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5.7%,其中出口1.03万亿元(+4.7%),进口2911亿元(+9.3%)。尽管部分国家设限,但”数字桥梁”的连接优势不可逆转。中国正积极推动国际合作,促进跨境电商规则对接与便利化通关。

该业态成为中小微企业出海新通道。通过直达海外消费者,企业缩短贸易链条、提升品牌溢价。进口端则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,美妆、保健品等跨境商品增速迅猛。作为国际贸易数字化的重要载体,其9.3%的进口增速远超整体水平,预示巨大发展空间。

稳增长仍需攻坚克难

当前全球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抬头,外部环境复杂性上升。虽然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,但下半年仍需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、地缘政治等挑战。关键在于巩固新动能:持续扩大”一带一路”合作深度,优化跨境电商监管模式,深化RCEP规则利用率。

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。通过加大出口退税、拓宽跨境融资渠道、保障物流畅通等措施,为企业纾困解难。更需激发内生动力——支持民企研发投入,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,推动进口与国内消费升级形成良性循环。唯有政企协同发力,方能穿越周期迷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