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2日,中美两国同步发布《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正式宣布自即日起暂停对彼此商品加征24%的关税措施90天,同时保留剩余10%的关税。这一决策源于双方近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深入磋商,旨在缓解贸易摩擦,促进全球经贸稳定。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,中美此举不仅为双边关系注入新动力,也为相关产业和全球市场带来关键缓冲期,体现了双方在互惠基础上寻求合作共赢的共识。

声明背景与核心内容

中美关税暂停举措基于2025年7月28日至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经贸高层会谈成果。会谈由中方牵头人、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共同主持,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,进行了坦诚、建设性沟通。会谈回顾了2025年5月日内瓦会谈达成的框架,包括暂停24%关税90天的初步安排,并确认通过持续对话减少误解。此次8月12日发布的声明是日内瓦和斯德哥尔摩共识的延续,标志着双方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原则下,将关税暂停期正式付诸实施,以稳定经贸关系。

声明核心内容包括立即暂停加征24%的关税90天,同时保留剩余10%的关税措施。这一暂停源于美国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,该行政令针对中国输美商品中的1120类产品,涉及贸易额约3800亿美元。中方同步暂停了对美商品加征的等额反制关税,并依据前期协议取消了部分非关税措施,例如对美能源和农产品的采购限制。通过这一互惠行动,双方旨在缓解贸易摩擦对关键行业的影响,为后续磋商创造有利条件。

关税调整细节与产业覆盖

此次暂停的24%关税覆盖范围广泛,主要涉及美国行政令指定的中国输美商品类别,包括新能源汽车、半导体、钢铁和光伏组件等高附加值领域。这些产业占中美贸易核心份额,暂停措施将直接惠及约3800亿美元的贸易额,减轻企业成本压力。美国方面保留了10%的关税作为后续谈判筹码,体现了策略性平衡。中方反制措施的对等暂停则聚焦于美国出口商品,同时取消了日内瓦会谈框架下部分采购限制,如能源和农产品进口配额,以促进双边贸易平衡。这一结构设计确保双方在90天缓冲期内,能通过技术性磋商解决分歧。

关税调整的具体执行机制基于多轮高层会谈的共识。2025年5月日内瓦会谈首次确立24%关税暂停90天的初步方案,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进一步确认展期安排,双方承诺通过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定期评估进展。暂停期自8月12日起计算,到期后可能根据协商结果决定是否延长。覆盖产品清单包括1120类商品,如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,这些领域对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。美方保留10%关税旨在维持谈判杠杆,而中方取消非关税壁垒则彰显诚意,共同推动贸易环境优化。

经济影响与全球意义

暂停24%关税对中美经济和全球市场具有积极影响。短期内,这将降低中国输美商品的成本,提振相关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组件的出口竞争力,同时缓解美国消费者的价格压力。涉及3800亿美元贸易额的调整,预计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约5%-10%,并稳定供应链。中方取消采购限制如能源进口配额,将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机会,缩小贸易逆差。长远看,90天缓冲期为双方提供窗口期,以深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,避免贸易冲突升级,并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确定性。

全球层面上,中美关税暂停彰显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意愿,对世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。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,中美行动传递积极信号,缓解地缘政治紧张,并可能带动其他经济体效仿。暂停措施覆盖的关键领域如半导体和光伏,是绿色转型的核心产业,此举将加速全球技术合作和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保留10%关税保留了谈判空间,推动双方在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等议题上寻求解决方案。这一互惠框架有助于减少全球贸易不确定性,提升投资者信心,并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健康发展。

未来展望与行动路径

展望未来,中美双方承诺通过既有磋商机制持续推进合作。依据斯德哥尔摩会谈共识,两国经贸团队将定期交流,在90天暂停期内评估措施效果,并探讨延长或调整方案。关键议程包括解决剩余10%关税议题、深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及扩大在高科技和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。中方强调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,秉持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原则,而美方则关注公平贸易和市场开放。通过对话机制,双方旨在减少误解,争取更多双赢成果,为2025年底潜在全面协议奠定基础。

行动路径上,双方将依托中美经贸磋商机制,在90天内进行多轮技术性会谈。重点领域包括半导体供应链优化、新能源技术标准统一以及钢铁贸易平衡。中方提议取消剩余关税以释放善意,美方则可能推动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。同时,非关税措施的持续调整,如简化农产品检验程序,将作为互信建设步骤。长期目标是通过结构性改革,建立稳定、可持续的经贸关系,这不仅利于两国经济发展,还将促进全球贸易规则完善。各方呼吁企业抓住缓冲期机遇,优化布局,为潜在挑战做好准备。